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22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卫子夫不想评价了,但刘彻觉得没问题,她不好再揪着这点小事不放,不得不再问:“那去病呢?万一要是去病执意坚持匈奴不灭,何以家为。我们泰永难道......”
  “放心,以前去病未必懂,朕瞧着他开窍了。匈奴不灭,何以家为。朕看挺好的,以前为大汉他要灭匈奴,再加上泰永,他会更迫切要灭匈奴。”刘彻说到这儿不厚道的笑了。一心只有家国的少年将军,如何能想到有一天也会有舍不得,想要得到的人。
  刘彻期待霍去病接下来的反应,此时的霍去病押着匈奴的王、王子、相国入长安,浩浩荡荡的一行人,无一不向天下昭示,大汉再不是从前的大汉,不必再受制于匈奴,更不必畏惧匈奴,匈奴倘若不犯边境还罢了,敢犯,必叫他们有来无回。
  刘彻对霍去病的喜欢,从来不曾掩饰,当年能把霍去病带在身边教养,如今看着成就卓著的霍去病,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欢喜。
  “不错。”刘彻从不吝啬对霍去病的夸赞,霍去病面带笑容的收下刘彻的肯定,指向身后的浑邪王等人道:“臣想陛下一定想早些看到浑邪王他们,剩下的四万多部众,泰永在河西,臣后续再去一趟,将他们押入京中。”
  “好。泰永有别的话让你带回来的?”提起刘挽,刘彻立刻想到刘挽怕是有好些话不方便写信送回,霍去病回来,定是带着话的。
  “陛下知泰永。”霍去病肯定而答,言语间都是对刘彻的钦佩。
  刘彻自傲道:“你们两个自小在朕的身边长大,朕岂不知你们各自的性子。走。”
  招呼霍去病有话不妨进去再说,搭上霍去病的肩,那对待霍去病亲和的模样,世人都习惯了。
  霍去病归来,自然是受到无数人的簇拥,少年将军,英勇善战,长得又是俊美飞扬,未必没有人心动想把霍去病变成女婿,一想到刘挽,都纷纷压下念头。
  傻子都看得出来刘彻有心要把霍去病留给刘挽,霍去病和刘挽的关系,早年谁不觉得能够顺理成章,偏到现在为止刘挽都十五了,春去秋来,再过年刘挽得十六岁。
  大汉朝里,十六岁算是略晚嫁的了,再要是拖下去,不知道......
  比起众人都夸赞霍去病,卫青抽个空问起刘挽。
  “舅舅放心,泰永一切安好。”霍去病喝了酒,面如桃花,眼波流转,摄人心魂。声音又透着嘶哑,性/感而诱人。卫青一掌拍在霍去病的头上,霍去病一个激灵,嘟囔唤一声,“舅舅。”
  “你不知我担心的是什么?”刘挽仁慈这一点,到了战场,度要是把握得不好,后患无穷。
  霍去病正色道:“知道,我亲自教的泰永,您放心,绝不会让她心慈手软留下后患。更不会让她心里不好受。您心疼担心她,难道我不会?”
  话音刚落,收获卫青一记冷哼,“你长大了,心思多,亦或者不开窍?”
  听到这儿,霍去病耳朵动了动,“以前不开窍,现在我只有一个想法,灭匈奴,成家。”
  卫青瞪大眼睛,往前逼近霍去病,“懂了?”
  霍去病神色有些不自然,“泰永好像没懂。”
  这回卫青不厚道的笑了,霍去病听出卫青笑声中透着的愉悦,控诉道:“舅舅,您不能每回在我和泰永之间您都偏着泰永。”
  “泰永是小娘子,小娘子本该多加呵护,我自小如此教的你不是吗?只是你啊......”卫青说到这儿长长一叹,可惜霍去病除了对刘挽能给几分好脸色,对谁都黑着一张脸,呵护是不曾,客气有礼做到,也算勉强像样。
  霍去病不太认可,“我和舅舅不一样。泰永不懂没有关系,等我们一起把匈奴灭了,我再慢慢的教她。从小到大,我都是这样教她的。”
  说到这里,霍去病笑了,神色间透着欢喜。
  卫青一时不知该喜亦或者该忧。喜于外甥开窍,忧于霍去病灭匈奴之愿。想灭匈奴,远遁漠北的匈奴灭之谈何容易。
  可是,青年的锐气不正是因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吗?若没有这份勇气,连去尝试的心都没有,怎么能知道能不能做到?
  卫青对霍去病或许没有像刘彻一样的放纵,然,他对霍去病的期许半点不比刘彻少。
  随着霍去病得胜归来,由霍去病首倡,八岁的刘据得以被封为太子。几乎卫家的人在听闻如此诏书时,都大松一口气,欢喜无比。
  远在河西的刘挽见到诏书神色平静,太子之位定与不定,在刘挽看来没有多大的意义,大汉被废的太子不在少数,真当上太子又如何,来日方长。可是,太子位定,刘挽写回去给刘据的信中在向刘据道贺的同时,为刘据送上四不可为之。
  一不可无君无父。纵然身为太子,君在上,大汉的君唯有大汉皇帝一人,太子纵然是储君,比起一个君字,重点在于储!储为何意?贮也。储亦备也,谓蓄物以为备曰储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