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22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看情况,这件事刘挽一个握着天下盐利的人出面,根本不可能有任何转寰的余地,与其和刘挽斗,和刘彻这个皇帝斗,傻子都知道应该配合,最好能在皇帝那儿刷上一波好感,将来对他们有益无害。
  “你把你姑姑和姑祖母推出来,将功劳归于她们是为何意?真正掌握盐利的人是你。”刘彻最惊奇的莫过于此,刘挽怎么能把那么大的功劳让出去?
  第351章 不改
  刘彻审视的打量刘挽, 刘挽神情自若的答道:“我如今缺功劳吗?”
  额,必须是不缺的。
  “再多的功对我来说都一样,我在意的是这个局面对父皇,对大汉是否有利。功归于我一身, 父皇待我太好, 容易让父皇落人口舌, 倒不如让平阳姑姑和馆陶姑祖母分一分, 她们背后的势力得了好处,自会为父皇说话, 能让父皇免受非议, 更能让父皇的政策推行下去, 这不比我一人占据所有的功劳要好?”刘挽一通分析利弊下来, 在自身的立场论起功来她不需要,大汉的长公主,她的土地从出生已然定下,食邑刘彻一口气给她五千四百, 那是相当的多, 刘挽一个不缺钱的人,根本不需要再锦上添花。
  看得出来,刘挽所言句句是真心,她立下的功,真要细数,刘彻怕是得要狠狠的多赏赏刘挽才行。给刘挽的五千四百户食邑都远远不够。
  刘挽主动和刘彻讨过赏?
  从来没有。
  就那五千四百户, 刘挽都觉得多了, 想让刘彻收回点。
  刘彻笑了, 朝刘挽道:“你将功劳都让给你平阳姑姑和馆陶姑祖母, 以后莫哭着反悔。”
  收获刘挽不客气的白眼, “在父皇的眼里,我是反复无常的小人?”
  那倒不至于,只是如今其实刘挽想要这个功,完全可以再收回去。
  刘挽郑重的道:“父皇放心,我所求不过天下太平,父皇无忧。”
  得,刘挽确实不怎么在意,便罢了。
  “盐归官营,依你之见,你觉得谁来接手合适?”行吧,既然刘挽打定主意不讨功,刘彻将另一桩问题丢出来。
  刘挽答道:“宜静不宜动,先前虽不以官营,我都是按归朝廷管的规矩立下的,大家伙既然配合,多年来没有闹出事儿,过河拆桥是不是不妥?”
  其实刘挽不是不懂刘彻言外之意,让平阳长公主接手盐务一事,刘彻心里总有不安,并不太认同,无奈刘挽坚持,又打着补偿平阳长公主的旗号,刘彻也觉得应该适时的安抚平阳长公主,毕竟平阳长公主所嫁是平阳侯,再嫁又是卫青,刘彻既要安抚旧时的功臣们,何尝不得想想如何让更多的人助于他。
  眼下刘彻再次生念,刘挽直白相询,“姑姑接手盐务后处理得不好?”
  对呢,刘挽知道刘彻最担心的是什么。然而刘挽知道,平阳长公主并不蠢,不该犯的错,她是绝对不可能犯。
  盐务的大权刘挽交出去,但管理盐务的人一直是由刘彻定下,多年来刘挽制定的考核标准十分严苛,负责盐务的事,有利有权,等闲人是舍不得没了这份权。该如何管住自己不犯错,刘挽何尝不是设了监督的人选。
  既如此,平阳长公主刚接手,想的是如何稳定她坐的位子,让底下的人能够信她,奉她为主,兴风作浪,暂时并没有。
  刘彻想了想答道:“处理得不错。”
  “父皇觉得挑哪个人接手后能保证不出错?”不说接手后的人能不能配合刘彻,哪怕配合,盐务上的事会不会再生变故,谁敢保证。
  刘挽不过是将问题都丢出来,好让刘彻考虑到底要不要换人。
  果然,刘彻听完之后也补上一句,“你平阳姑姑懂事不闹,更能配合朕,朕若是达到目的即换人,来日......”
  看,刘挽没有提及的问题,刘彻心里相当的有数,他自然会衡量所谓的得失,再决定到底要不要换平阳长公主。
  此时归于官营不换人,以后刘彻想再换人,他会更不愿意。
  刘挽看准这一点,同刘彻对视,刘彻挥手道:“罢了。”
  换而言之,不换了,让平阳长公主继续接管盐务,反正平阳长公主也有这个能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