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274节(2 / 4)
卫子夫是这样答来的,“你二姐自小就懂得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为了她的目标,她可以付出所有。据儿想好了以后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吗?”
刘据被问得一愣,他是大汉的太子,他要走的路早在他成为大汉的太子时不是已经被人指明了吗,为何卫子夫还要这样问。
“你去病表哥和你二姐一样,从小竖立的目标都是灭匈奴,安天下。匈奴,多年屡屡犯我边境,以令大汉百姓受尽屈辱,大汉朝也为此颜面尽失。他们两个从小就在你父皇的面前说过,将来他们一定要为大汉解决这样的心腹大患。匈奴强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打了一场振奋人心的仗的人是你的舅舅,在那之后,你舅舅屡次对抗匈奴,哪一次不得得胜而归?你表哥和二姐是以你舅舅为目标的,他们也想成为像你舅舅一般,能够为大汉开疆展土,卫大汉边境安宁的那样一个人。你呢?不要想你已经是大汉的太子,你便以之为目标,你须得想清楚你要走的路,你才能走下去,而不至于生出迷茫。”卫子夫认真的告诉刘据,他并不需要因为他是太子,所以认为他这一生只需要努力的当好这个太子足以。
太子,一个太子到底应该是怎么样,并没有肯定的答案。这样笼统的想法,并不能支撑刘据将来要走的路,这也是为何卫子夫要刘据想清楚的原因。
想明白之后,或许就能跟刘挽一样,朝目标不断的前进,从此,再不会迷茫,不会因为遇上任何的困难而停下脚步。
对刘据,卫子夫其实和对其他的女儿一样,更多希望他能平安健康开心的活下来。
可是,作为大汉的太子,他不可能只追求平安健康。
刘彻在刘挽一而再,再而三的直指问题所在,纵然确实不再指责刘据软弱,没有一点像刘挽的样儿,但卫子夫能够感受到刘彻的失望。
刘挽是如此的出色,刘据如今已经八岁了,八岁的年纪,刘挽已然生财有道,将诸子百家收入麾下,为她所用。
可是现在的刘据连目标都没有明确。
刘彻不可能对太子没有期许,所以无论他提多少在别人听来高的要求,一但想到这个人将来要承继的是江山天下,所要担起的是黎民的生计,都将不再觉得高。
卫子夫有时候也在想,如果刘据不是儿子,是不是会好一些,至少不需要承担得太多。
可是,如果刘据不是儿子,那么卫家,甚至是刘挽,将来该怎么样收场,卫子夫又怎么可能会不担心?
儿子,刘彻需要一个儿子,卫子夫和卫家都需要一个儿子。
卫子夫是不想给刘据太大的压力,但他身处在这个位置上,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不是有刘挽在前面给刘据顶着,刘据所要承受的会更多。
刘彻对刘据只是不满,不满于刘据没有刘挽的聪明,没有刘挽的周到,更没有刘挽对大局的把控。但刘据年纪尚小,一切都可以学习。
关键在于,刘据会不会愿意学。
卫子夫有时候想到刘据所面临的种种压力,也会不禁的想,若是换成她,她可以做得比刘据更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
卫子夫懂得刘据的不容易,但卫子夫也希望刘据能够想清楚将来要走的路。
太子,自来被废的太子是断然没有好下场的。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刘彻的兄长,那一位太子刘荣。
如今的刘彻膝下并非只有一个儿子刘据,以后刘据的兄弟或许还会越来越多。卫家的权势至今已然达到顶峰,刘挽的权势也达到了顶峰,这一切都需要一个人来兜底。刘据是最好的那一个人选。所以他们都对刘据寄以厚望,希望刘据可以成为像刘挽一样得到刘彻万千宠爱的太子。
可是,太子和公主总是不一样的。
太子和公主在皇帝心中的位置也注定会不一样。
刘彻如今还年轻,所有的事情刘彻或许都不会太过介怀,但他们也不得不提防以后。至少刘挽一直都在提防将来。
势不可过大,权不可过于集中,从来都是刘挽的态度。
刘据需要变强大,可他也必须要把握之中的分寸。
卫子夫有很多的话想叮嘱刘据,可是想到刘据已然承受得足够多,她要是再继续给刘据施加压力,卫子夫更担心刘据无法承受。
但,让刘据想清楚他的目标,有利于刘据接下来有动力。 ↑返回顶部↑
刘据被问得一愣,他是大汉的太子,他要走的路早在他成为大汉的太子时不是已经被人指明了吗,为何卫子夫还要这样问。
“你去病表哥和你二姐一样,从小竖立的目标都是灭匈奴,安天下。匈奴,多年屡屡犯我边境,以令大汉百姓受尽屈辱,大汉朝也为此颜面尽失。他们两个从小就在你父皇的面前说过,将来他们一定要为大汉解决这样的心腹大患。匈奴强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打了一场振奋人心的仗的人是你的舅舅,在那之后,你舅舅屡次对抗匈奴,哪一次不得得胜而归?你表哥和二姐是以你舅舅为目标的,他们也想成为像你舅舅一般,能够为大汉开疆展土,卫大汉边境安宁的那样一个人。你呢?不要想你已经是大汉的太子,你便以之为目标,你须得想清楚你要走的路,你才能走下去,而不至于生出迷茫。”卫子夫认真的告诉刘据,他并不需要因为他是太子,所以认为他这一生只需要努力的当好这个太子足以。
太子,一个太子到底应该是怎么样,并没有肯定的答案。这样笼统的想法,并不能支撑刘据将来要走的路,这也是为何卫子夫要刘据想清楚的原因。
想明白之后,或许就能跟刘挽一样,朝目标不断的前进,从此,再不会迷茫,不会因为遇上任何的困难而停下脚步。
对刘据,卫子夫其实和对其他的女儿一样,更多希望他能平安健康开心的活下来。
可是,作为大汉的太子,他不可能只追求平安健康。
刘彻在刘挽一而再,再而三的直指问题所在,纵然确实不再指责刘据软弱,没有一点像刘挽的样儿,但卫子夫能够感受到刘彻的失望。
刘挽是如此的出色,刘据如今已经八岁了,八岁的年纪,刘挽已然生财有道,将诸子百家收入麾下,为她所用。
可是现在的刘据连目标都没有明确。
刘彻不可能对太子没有期许,所以无论他提多少在别人听来高的要求,一但想到这个人将来要承继的是江山天下,所要担起的是黎民的生计,都将不再觉得高。
卫子夫有时候也在想,如果刘据不是儿子,是不是会好一些,至少不需要承担得太多。
可是,如果刘据不是儿子,那么卫家,甚至是刘挽,将来该怎么样收场,卫子夫又怎么可能会不担心?
儿子,刘彻需要一个儿子,卫子夫和卫家都需要一个儿子。
卫子夫是不想给刘据太大的压力,但他身处在这个位置上,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不是有刘挽在前面给刘据顶着,刘据所要承受的会更多。
刘彻对刘据只是不满,不满于刘据没有刘挽的聪明,没有刘挽的周到,更没有刘挽对大局的把控。但刘据年纪尚小,一切都可以学习。
关键在于,刘据会不会愿意学。
卫子夫有时候想到刘据所面临的种种压力,也会不禁的想,若是换成她,她可以做得比刘据更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
卫子夫懂得刘据的不容易,但卫子夫也希望刘据能够想清楚将来要走的路。
太子,自来被废的太子是断然没有好下场的。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刘彻的兄长,那一位太子刘荣。
如今的刘彻膝下并非只有一个儿子刘据,以后刘据的兄弟或许还会越来越多。卫家的权势至今已然达到顶峰,刘挽的权势也达到了顶峰,这一切都需要一个人来兜底。刘据是最好的那一个人选。所以他们都对刘据寄以厚望,希望刘据可以成为像刘挽一样得到刘彻万千宠爱的太子。
可是,太子和公主总是不一样的。
太子和公主在皇帝心中的位置也注定会不一样。
刘彻如今还年轻,所有的事情刘彻或许都不会太过介怀,但他们也不得不提防以后。至少刘挽一直都在提防将来。
势不可过大,权不可过于集中,从来都是刘挽的态度。
刘据需要变强大,可他也必须要把握之中的分寸。
卫子夫有很多的话想叮嘱刘据,可是想到刘据已然承受得足够多,她要是再继续给刘据施加压力,卫子夫更担心刘据无法承受。
但,让刘据想清楚他的目标,有利于刘据接下来有动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