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315节(2 / 4)
卫子夫义正辞严的道:“担不起也要担。108条命,自他们舍命救你那一刻起,你背负的是他们的理想和希望,你没有后退的资格,你只能不断的往前,你也只可以往前。不要往回看。更不要企图让已经死去的人活过来。”
第485章 谢你们
很残酷的一句话, 卫子夫往刘挽身上套下一把枷锁,让刘挽无法挣扎,也无法拒绝。
卫子夫是了解刘挽的,知道刘挽在得知自己身上所背负的竟然有108条人命时, 她会控制不住的压抑。
那么多的人为救她而死, 纵然一切都是那些人心甘情愿。心甘情愿便是刘挽可以理所当然接受的理由吗?
唯有那些丧良心, 不在意旁人生死, 只想自己活下来的人才会觉得所谓的天经地义是真正的天经地义。
于刘挽而言,死去的108人会让她愧疚, 会让她无法接受, 她知道不是她杀的他们。然我不杀伯仁, 伯仁却因我而死, 这句话的含义没有人懂得,没有人在意吗?
如果刘挽可以选择,她绝不会接受他们用自己的命来救她。
可是这些人根本没有给过刘挽选择的机会。
正因如此,刘挽满腹的怒火, 憋屈无处诉说。
到最后或许还会有人觉得, 刘挽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她能活下来是这些人舍命的相救,她该为此而高兴,别一脸的苦大仇深,好似是那些人欠了她的。
刘挽是有苦难言。
卫子夫太了解自家的女儿,正因为了解,是以她需要将一些刘挽心里清楚的道理一五一十的再一次正告刘挽。
痛苦刘挽必然是痛苦的, 可将来的路要怎么走, 刘挽是可以选择的不是吗?
愿意为刘挽舍弃性命的人, 他们所图的是刘挽, 又不仅仅是刘挽。他们对这个国家有一份热爱, 对天下的百姓也有一份为他们谋划之心。只是可惜他们都没有这个本事。唯一大概他们所能做的无非是救下一个刘挽。一个真正忧国忧民,为大汉百姓争取利益,想让大汉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的人。
他们空有为国为民之心,却没有为国为民之能,最终,他们便只能舍了自己的一条命,以保全刘挽,希望刘挽能够在活下来之后,像以前一样继续为民为国,便不算他们白死了!
卫子夫现在告诉刘挽的也正是这句话。
死,刘挽断然不可能去死的。
心里的那道坎,无论刘挽是过得去亦或者过不去,她都要过去。
刘挽可以低落伤心难过,也可以去怨恨,但是刘挽一定要过去。
“父母生养之恩重如泰山,你从小明白这个道理。如今这再造之恩何尝不是比泰山而重,你也必须要记住。记住了,也要懂得他们的期望,他们为何愿意为你舍命。将来无论做任何事,勿忘你的初心,也永远都不要忘记他们的那一份心。”卫子夫继续的叮嘱。周围的人望向卫子夫的目光已然不同。
卫子夫不过是平阳侯府上的歌女出身,纵然因为刘彻的缘故一跃龙门,最终成为大汉的皇后。
但一介女流,没有多少人会把她放在眼里。谁能想到一个根本无法引起任何人注意的人,却心存大义。在众人都苦思冥想该如何让刘挽接受事实的时候,一字一句的告诉刘挽,路到如今,刘挽没得选,她可以一时的气愤,怨怼,但刘挽必须要往前走。
纵然刘挽没有选择余地的只能承受了这108条人命和希望,她必须要活出这108人的那一份,让他们在天有灵得以瞑目。
108人不管刘挽愿意与不愿意,将他们的理想对未来的憧憬强加在刘挽的身上,让刘挽背负诸多,可刘挽受下了这些人的命已然成了事实,她纵然现在死去也还不了。这些人,尸骨无存了啊!
活吧,怀着对这108人的敬畏活下去吧。把刘挽一直在做,一直也是做得非常好的事情继续的做下去,才是对舍命相救于她的这些人最好的报答。
刘挽没有作声,跪在那儿望着一片废墟。
卫子夫至于此也不再说话,只是将酒洒与土,卫子夫诚挚的感谢道:“多谢你们。”
谢你们舍命救下我的泰永。 ↑返回顶部↑
第485章 谢你们
很残酷的一句话, 卫子夫往刘挽身上套下一把枷锁,让刘挽无法挣扎,也无法拒绝。
卫子夫是了解刘挽的,知道刘挽在得知自己身上所背负的竟然有108条人命时, 她会控制不住的压抑。
那么多的人为救她而死, 纵然一切都是那些人心甘情愿。心甘情愿便是刘挽可以理所当然接受的理由吗?
唯有那些丧良心, 不在意旁人生死, 只想自己活下来的人才会觉得所谓的天经地义是真正的天经地义。
于刘挽而言,死去的108人会让她愧疚, 会让她无法接受, 她知道不是她杀的他们。然我不杀伯仁, 伯仁却因我而死, 这句话的含义没有人懂得,没有人在意吗?
如果刘挽可以选择,她绝不会接受他们用自己的命来救她。
可是这些人根本没有给过刘挽选择的机会。
正因如此,刘挽满腹的怒火, 憋屈无处诉说。
到最后或许还会有人觉得, 刘挽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她能活下来是这些人舍命的相救,她该为此而高兴,别一脸的苦大仇深,好似是那些人欠了她的。
刘挽是有苦难言。
卫子夫太了解自家的女儿,正因为了解,是以她需要将一些刘挽心里清楚的道理一五一十的再一次正告刘挽。
痛苦刘挽必然是痛苦的, 可将来的路要怎么走, 刘挽是可以选择的不是吗?
愿意为刘挽舍弃性命的人, 他们所图的是刘挽, 又不仅仅是刘挽。他们对这个国家有一份热爱, 对天下的百姓也有一份为他们谋划之心。只是可惜他们都没有这个本事。唯一大概他们所能做的无非是救下一个刘挽。一个真正忧国忧民,为大汉百姓争取利益,想让大汉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的人。
他们空有为国为民之心,却没有为国为民之能,最终,他们便只能舍了自己的一条命,以保全刘挽,希望刘挽能够在活下来之后,像以前一样继续为民为国,便不算他们白死了!
卫子夫现在告诉刘挽的也正是这句话。
死,刘挽断然不可能去死的。
心里的那道坎,无论刘挽是过得去亦或者过不去,她都要过去。
刘挽可以低落伤心难过,也可以去怨恨,但是刘挽一定要过去。
“父母生养之恩重如泰山,你从小明白这个道理。如今这再造之恩何尝不是比泰山而重,你也必须要记住。记住了,也要懂得他们的期望,他们为何愿意为你舍命。将来无论做任何事,勿忘你的初心,也永远都不要忘记他们的那一份心。”卫子夫继续的叮嘱。周围的人望向卫子夫的目光已然不同。
卫子夫不过是平阳侯府上的歌女出身,纵然因为刘彻的缘故一跃龙门,最终成为大汉的皇后。
但一介女流,没有多少人会把她放在眼里。谁能想到一个根本无法引起任何人注意的人,却心存大义。在众人都苦思冥想该如何让刘挽接受事实的时候,一字一句的告诉刘挽,路到如今,刘挽没得选,她可以一时的气愤,怨怼,但刘挽必须要往前走。
纵然刘挽没有选择余地的只能承受了这108条人命和希望,她必须要活出这108人的那一份,让他们在天有灵得以瞑目。
108人不管刘挽愿意与不愿意,将他们的理想对未来的憧憬强加在刘挽的身上,让刘挽背负诸多,可刘挽受下了这些人的命已然成了事实,她纵然现在死去也还不了。这些人,尸骨无存了啊!
活吧,怀着对这108人的敬畏活下去吧。把刘挽一直在做,一直也是做得非常好的事情继续的做下去,才是对舍命相救于她的这些人最好的报答。
刘挽没有作声,跪在那儿望着一片废墟。
卫子夫至于此也不再说话,只是将酒洒与土,卫子夫诚挚的感谢道:“多谢你们。”
谢你们舍命救下我的泰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