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320节(2 / 4)
“为官不为都得贬谪,丞相为何须特殊对待?”刘挽觉得非常的好,相当的好,就得按他们说的那样,该给丞相提要求就得提要求。谁规定的当上了丞相就可以无所作为。
“不过,一个丞相大权在握不办事, 属实不好管对吧?”刘挽补上那么一句, 那是相当的要命, 本来已然饱受惊吓的李蔡听闻这句话, 一种被人算计的感觉包裹全身。
刘彻早就已经握了三省六部的官制在手, 刘挽一提他是立刻配合无比的道:“仔细说说你的想法。”
“凡事不可没有制衡,三公九卿各司其职,但是并没有受到一定的约束。丞相上不能承天意,下不能调和阴阳,自然是不合格的。可是再不合格的丞相,也并非没有长处。用人当用之以长。更应该相互配合。”刘挽不着急的将想法一点一点的道来。
马上有人补充道:“御史大夫相补。”
对啊,没有错,御史大夫在此时相当于一个副相的存在,也正是因为如此,三公九卿的权利相当大的,自然也就有了可以和刘彻叫板的资格。
然而这一切远远不够。
“那你们是在告诉我说,丞相失职,连御史大夫也是失职的?毕竟方才他们骂我的时候三公九卿无一人为我说话。你们,都算失职吧?”刘挽何许人也,捏了他们的把柄还能不知道该怎么样对付他们?
三公九卿,他们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盘算,相互算计,也相互利用。
如今想阻止刘挽的时候,他们自然都是一体的,想方设法的打消刘挽说出任何新的法子,以达到离间他们的目的。
刘挽这些问题一丢出,一个个的脸色都是相当的不好。如果可以,真是想堵了刘挽的嘴。所以为什么他们一天到晚的总想不开去逗刘挽。
“由此可见,大汉的官制并不完善。诸位以为呢?”刘挽可算是终于将她心中的主意道出,一个个纵然早有预料,亲耳听到刘挽的话,依然让他们控制不住颤抖。刘挽心存改官制的想法是有迹可循的。礼部。
“陛下,毕竟是沿用多年的官制,先前用得挺好的。”有人依然不愿意认命,拿了先前定下的规矩这话想来堵堵刘挽,也希望能够阻止刘彻。
然而可惜得很,他们是不可能阻止的。
“哦,你们觉得秦始皇能创三公九卿之制,我父皇不能因时因势而改更适用的官制?”刘挽何许人也,他们没有明言汉承秦制,刘挽道来半点压力都没有。谁规定的祖宗定下来的规矩全都不能改的,真要如此,不如先请他们反省反省自身?观他们自己的作为,他们还记得他们祖宗早早为他们立下的种种规矩?
自己都没把自己的祖宗当回事,一天到晚却很积极的来提醒刘彻要守祖宗之法。
不要脸!
刘挽纵然没有把难听的话说出口,但她那眼神的意思谁能看不懂,不明白?
正是因为明白,所以才会让一干臣子一时不知如何反驳。
刘挽道:“况且,诸位连听都不听我的主意,怎么就提出反对意见了?你们怎么就知道我提出的新官制不好用?不适用?”
真,新官制三个字一出,瞬间让所有人本就提起来的心更是悬在半空。
有刘挽这样的人吗?
她那脑子里到底装了多少东西?怎么好像完全不受约束,没有尽头一般,她能信手拈来一个主意,压根不给人追问的机会。
别说底下的人,饶是作为事情起源的卫青在这一刻何尝不是傻了眼。
平阳长公主说过了,刘挽出手,那再不是简单的关系卫青一人之威。大汉朝堂的威严,皇帝的威严,甚至能够让刘挽延伸到何等的高度,平阳长公主自问没有办法参透刘挽,属实也不知道刘挽会把事情推动到何种地步。
现在纵然听清了改官制,卫青不禁想,刘挽到底是心血来潮亦或者早有预谋。
一时间卫青的视线落在刘彻的身上,这个答案想找到并不难,观刘彻的反应足矣。
卫青也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不错,刘挽早有预谋。
意识到这一点的何止是一个卫青,其他的官员都明白了这个道理,脑子立刻飞速的转动,他们想的是,刘彻是认同刘挽的主意的对吧?
如果不认同,早在刘挽出声的时候刘彻已然打断。 ↑返回顶部↑
“不过,一个丞相大权在握不办事, 属实不好管对吧?”刘挽补上那么一句, 那是相当的要命, 本来已然饱受惊吓的李蔡听闻这句话, 一种被人算计的感觉包裹全身。
刘彻早就已经握了三省六部的官制在手, 刘挽一提他是立刻配合无比的道:“仔细说说你的想法。”
“凡事不可没有制衡,三公九卿各司其职,但是并没有受到一定的约束。丞相上不能承天意,下不能调和阴阳,自然是不合格的。可是再不合格的丞相,也并非没有长处。用人当用之以长。更应该相互配合。”刘挽不着急的将想法一点一点的道来。
马上有人补充道:“御史大夫相补。”
对啊,没有错,御史大夫在此时相当于一个副相的存在,也正是因为如此,三公九卿的权利相当大的,自然也就有了可以和刘彻叫板的资格。
然而这一切远远不够。
“那你们是在告诉我说,丞相失职,连御史大夫也是失职的?毕竟方才他们骂我的时候三公九卿无一人为我说话。你们,都算失职吧?”刘挽何许人也,捏了他们的把柄还能不知道该怎么样对付他们?
三公九卿,他们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盘算,相互算计,也相互利用。
如今想阻止刘挽的时候,他们自然都是一体的,想方设法的打消刘挽说出任何新的法子,以达到离间他们的目的。
刘挽这些问题一丢出,一个个的脸色都是相当的不好。如果可以,真是想堵了刘挽的嘴。所以为什么他们一天到晚的总想不开去逗刘挽。
“由此可见,大汉的官制并不完善。诸位以为呢?”刘挽可算是终于将她心中的主意道出,一个个纵然早有预料,亲耳听到刘挽的话,依然让他们控制不住颤抖。刘挽心存改官制的想法是有迹可循的。礼部。
“陛下,毕竟是沿用多年的官制,先前用得挺好的。”有人依然不愿意认命,拿了先前定下的规矩这话想来堵堵刘挽,也希望能够阻止刘彻。
然而可惜得很,他们是不可能阻止的。
“哦,你们觉得秦始皇能创三公九卿之制,我父皇不能因时因势而改更适用的官制?”刘挽何许人也,他们没有明言汉承秦制,刘挽道来半点压力都没有。谁规定的祖宗定下来的规矩全都不能改的,真要如此,不如先请他们反省反省自身?观他们自己的作为,他们还记得他们祖宗早早为他们立下的种种规矩?
自己都没把自己的祖宗当回事,一天到晚却很积极的来提醒刘彻要守祖宗之法。
不要脸!
刘挽纵然没有把难听的话说出口,但她那眼神的意思谁能看不懂,不明白?
正是因为明白,所以才会让一干臣子一时不知如何反驳。
刘挽道:“况且,诸位连听都不听我的主意,怎么就提出反对意见了?你们怎么就知道我提出的新官制不好用?不适用?”
真,新官制三个字一出,瞬间让所有人本就提起来的心更是悬在半空。
有刘挽这样的人吗?
她那脑子里到底装了多少东西?怎么好像完全不受约束,没有尽头一般,她能信手拈来一个主意,压根不给人追问的机会。
别说底下的人,饶是作为事情起源的卫青在这一刻何尝不是傻了眼。
平阳长公主说过了,刘挽出手,那再不是简单的关系卫青一人之威。大汉朝堂的威严,皇帝的威严,甚至能够让刘挽延伸到何等的高度,平阳长公主自问没有办法参透刘挽,属实也不知道刘挽会把事情推动到何种地步。
现在纵然听清了改官制,卫青不禁想,刘挽到底是心血来潮亦或者早有预谋。
一时间卫青的视线落在刘彻的身上,这个答案想找到并不难,观刘彻的反应足矣。
卫青也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不错,刘挽早有预谋。
意识到这一点的何止是一个卫青,其他的官员都明白了这个道理,脑子立刻飞速的转动,他们想的是,刘彻是认同刘挽的主意的对吧?
如果不认同,早在刘挽出声的时候刘彻已然打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