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5 / 6)
“上!快上!”顾入川在后头指挥士兵,以盾牌掩护,一大批士兵直冲上去。
禁军的箭矢就这么多,弓箭手也只那几个,光是人海战术,都能将他们耗尽。
明苏坐在马上,看得清楚,前方一个又一个的血肉之躯倒下了,有京防军,也有禁军,他们都是血肉模糊的,倒在地上,血从他们身上流下,淌到地上,血腥气很快便布满空气。
又一批破门兵倒下,自然又有新的士兵接上。禁军人虽少,却胜在武备精良,竟撑住了。
刘将军见此,打马到明苏身旁,献策道:“殿下,守城将士多半有家眷在京中,不如请他们的家人来叫门。”
明苏点了下头,立即便分出两队兵,策马奔向城中各处。她心下骤然冒出一丝茫然,想为何就走到这一步。因为父皇不会留她性命,因为她想活,她只能反击。因为阿宓和母妃在宫中,她想她们一家人能团聚。
可守城的将士们何尝不想一家人团聚,他们便如江舟一般,未必就是恶人,不过是立场不同罢了。
难道她与阿宓要团聚,就要践踏旁人的鲜血吗?
“那么多的大臣,平日在朝堂之上高谈忠君爱民之论,目下这情形,竟是一个都没来。哪儿来的忠君,哪儿来的爱民!”刘将军讽笑道。
明苏骤然想道,不对,朝廷不该是这样党同伐异的朝廷,百官也不该是这样毫无胆气的百官,她做这件事,不止是为她和阿宓。
她不知是在说服自己,还是果真如此,越发坚定决心。
城墙上,有一洪亮的声音在大喊:“陛下有令,严守城门!陛下有令,严守城门!”
禁军听到这一声,仿佛突然有了主心骨。
那声音又响起:“淑妃已被拿下,已在押来城门的路上了,信国殿下难道连母亲都不要了吗?还快快下马请罪!”
明苏一听,便是一慌,人总有越是慌乱越是镇定的本事。明苏一言不发,盯着城墙上的动静,片刻之后,发觉箭雨逐渐慢了下来。
“他们箭矢不多了。攻!”
顾入川闻言,朝城头望了一眼,这回他拔出腰间的刀,更多的京防军攻了上去,冲过了箭雨,铁撞木撞击在城门上,一下又一下。
本该押解到城头的淑妃却在紫宸殿中。皇后站在她的身边,她们正对着皇帝,皇帝瘫倒在龙椅上怒视着二人。
“皇后安敢?”皇帝怒道,又缓缓调转目光望向身边的无为,“朕待你不薄,你怎能与她勾结!”
“陛下快下诏命禁军放下刀弩,打开城门吧。”郑宓说道。
皇帝不肯应,他服了无为的丹药,骤然间身不能动。宫外信国殿下就要攻进来了,陛下却突然龙体抱恙,紫宸殿中众人见此,自然六神无主,赵梁做主,请了皇后来主持大局。
皇帝抱恙,请皇后来,是理所应当的事,自然无人提出异议。
皇帝一见他们,还有什么想不到的,他高声道:“来人!来人!”
无人应答。
郑宓走上前,拿过一道空白的诏书,写下命禁军弃械投降的赵铭,取过玉玺盖上,交由她的心腹内侍,命他带去北门。
皇帝见她竟然全然未曾将他放在眼中,怒不可遏,又高喊了两声护驾。可平日紧守在紫宸殿外的禁军却毫无动静。
“陛下忘了?禁军已全被派去守门了。”郑宓缓缓道。若非如此,她也到不了此处。
皇帝身上像被抽了力气,满面灰败,他目光混浊,望着郑宓,道:“朕待你可有何处不周?你身为皇后,则能如此大逆不道?你行谋逆之事,难道就不怕万民唾骂?”
郑宓看着他,道:“陛下当问问先皇后,问问郑太傅,问问为你建造离宫的徭役,问问饿死的灾民,问问枉死狱中的忠良,是否有不周之处。”
皇帝目光一缩,眼中浮现惧怕,郑宓一步步向他走近,皇帝倒吸了口冷气,欲向后躲,可身子却一动也动不了。 ↑返回顶部↑
禁军的箭矢就这么多,弓箭手也只那几个,光是人海战术,都能将他们耗尽。
明苏坐在马上,看得清楚,前方一个又一个的血肉之躯倒下了,有京防军,也有禁军,他们都是血肉模糊的,倒在地上,血从他们身上流下,淌到地上,血腥气很快便布满空气。
又一批破门兵倒下,自然又有新的士兵接上。禁军人虽少,却胜在武备精良,竟撑住了。
刘将军见此,打马到明苏身旁,献策道:“殿下,守城将士多半有家眷在京中,不如请他们的家人来叫门。”
明苏点了下头,立即便分出两队兵,策马奔向城中各处。她心下骤然冒出一丝茫然,想为何就走到这一步。因为父皇不会留她性命,因为她想活,她只能反击。因为阿宓和母妃在宫中,她想她们一家人能团聚。
可守城的将士们何尝不想一家人团聚,他们便如江舟一般,未必就是恶人,不过是立场不同罢了。
难道她与阿宓要团聚,就要践踏旁人的鲜血吗?
“那么多的大臣,平日在朝堂之上高谈忠君爱民之论,目下这情形,竟是一个都没来。哪儿来的忠君,哪儿来的爱民!”刘将军讽笑道。
明苏骤然想道,不对,朝廷不该是这样党同伐异的朝廷,百官也不该是这样毫无胆气的百官,她做这件事,不止是为她和阿宓。
她不知是在说服自己,还是果真如此,越发坚定决心。
城墙上,有一洪亮的声音在大喊:“陛下有令,严守城门!陛下有令,严守城门!”
禁军听到这一声,仿佛突然有了主心骨。
那声音又响起:“淑妃已被拿下,已在押来城门的路上了,信国殿下难道连母亲都不要了吗?还快快下马请罪!”
明苏一听,便是一慌,人总有越是慌乱越是镇定的本事。明苏一言不发,盯着城墙上的动静,片刻之后,发觉箭雨逐渐慢了下来。
“他们箭矢不多了。攻!”
顾入川闻言,朝城头望了一眼,这回他拔出腰间的刀,更多的京防军攻了上去,冲过了箭雨,铁撞木撞击在城门上,一下又一下。
本该押解到城头的淑妃却在紫宸殿中。皇后站在她的身边,她们正对着皇帝,皇帝瘫倒在龙椅上怒视着二人。
“皇后安敢?”皇帝怒道,又缓缓调转目光望向身边的无为,“朕待你不薄,你怎能与她勾结!”
“陛下快下诏命禁军放下刀弩,打开城门吧。”郑宓说道。
皇帝不肯应,他服了无为的丹药,骤然间身不能动。宫外信国殿下就要攻进来了,陛下却突然龙体抱恙,紫宸殿中众人见此,自然六神无主,赵梁做主,请了皇后来主持大局。
皇帝抱恙,请皇后来,是理所应当的事,自然无人提出异议。
皇帝一见他们,还有什么想不到的,他高声道:“来人!来人!”
无人应答。
郑宓走上前,拿过一道空白的诏书,写下命禁军弃械投降的赵铭,取过玉玺盖上,交由她的心腹内侍,命他带去北门。
皇帝见她竟然全然未曾将他放在眼中,怒不可遏,又高喊了两声护驾。可平日紧守在紫宸殿外的禁军却毫无动静。
“陛下忘了?禁军已全被派去守门了。”郑宓缓缓道。若非如此,她也到不了此处。
皇帝身上像被抽了力气,满面灰败,他目光混浊,望着郑宓,道:“朕待你可有何处不周?你身为皇后,则能如此大逆不道?你行谋逆之事,难道就不怕万民唾骂?”
郑宓看着他,道:“陛下当问问先皇后,问问郑太傅,问问为你建造离宫的徭役,问问饿死的灾民,问问枉死狱中的忠良,是否有不周之处。”
皇帝目光一缩,眼中浮现惧怕,郑宓一步步向他走近,皇帝倒吸了口冷气,欲向后躲,可身子却一动也动不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