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暂时解决部落内的争议,众人散去。
  马哈木叫住脱欢,道:“从明日起,让额森到大帐来随我学习明朝官话。”
  “父亲,额森不够年龄。”脱欢有些迟疑,他更倾向长子和次子。
  “这次不够还有下次。”马哈木正色道,“我的孙子里,额森年纪最小,却最聪明。我听说,明朝天子最宠爱的孙子和额森年龄仿佛。如果额森能入明朝国子监,出人头地的机会远多于他的几个兄弟。”
  “父亲,我明白了。”
  “你明白就好。”马哈木盘膝坐着,“如果额森能再得到一个人的赏识,瓦剌首领的位置,我将传给你。”
  脱欢呼吸骤然一紧,黑红的脸颊紧绷,狭长双眼中,流淌着和马哈木一样的野心。
  “父王指的是谁?可是大明天子?”
  马哈木摇摇头,看着脱欢的眼神,很有些恨铁不成钢。
  大明天子?亏他想得出来!
  “我说的是大宁镇守,御赐国姓一等伯,兴宁伯!”
  “他?”
  马哈木不愿多讲,说太多,这个儿子未必明白,反倒误事。吸一口水-烟,道,“你回去吧,明日把额森送来。其他的不必多问。”
  “是。”
  脱还退出大帐,回头看一眼,帐帘已经落下。
  父亲说,兴宁伯?
  鞑靼和瓦剌的反应在朝廷预料之内。原本,北京国子监设立新科,为的就是他们。
  锦衣卫递上条子,如实禀报,朱棣很满意。
  皇帝高兴了,作为计划的提出者,孟清和得赏金一百两,银三百两,宝钞一千贯,丝绸十匹。沈瑄未得明旨封赏,但在见过京中来人后,交给孟清和五张地契。
  捏着地契,孟清和很是无语。一张抵得上两箱,人和人,果真是不能比。
  至此,事情并没结束。接下来的发展出乎所有人预料,连出主意的孟清和都没有料到。
  北京国子监增设学科,对外扩招一事,不只引来瓦剌鞑靼,西南番邦也闻风而动。暹罗,占城,老挝,真腊,纷纷派遣使臣,希望能送王室和贵族子弟到大明求学。
  番邦王室贵族子弟到中原求学之事,古已有之。南京国子监中就有琉球王室子弟。
  使臣万分恳切,声泪俱下,大有明朝不同意,就在殿前撒泼打滚的迹象。未免样子太不好看,朱棣勉强同意,增加二十个名额。
  消息传出,西南番邦自然对大明感恩戴德。
  没等朱棣高兴太久,又出了问题。
  白帐汗国遣人来访,同样希望能送贵族子弟到大明求学。
  “伟大的大明皇帝,希望您能够仁慈的敞开胸怀!”
  为了和平,也为展现大明的胸怀,朱棣点头,好,人收下。
  白帐汗国的使者欢喜离开,群臣都以为事情会到此为止。可惜,现实给了众人迎头一击,太傻太天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