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缘错(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德太妃的话,蓝璎并不完全懂。
  但她也没有深问,毕竟宫里的人,宫里的事,她弄不懂的地方依旧太多太多。
  寿安宫的日子很是平静,静到让人怀疑今日是今日,还是今日是昨日。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虽阳光云霞花草树木不尽相同,但每一天都是雁过无声水过无痕。寿安宫虽广阔华贵,与人无争,却是空旷寂寥,无甚生趣。
  德太妃与蓝璎是同一年入宫,只比她大三岁,如今也不过二十六。
  蓝璎常见她穿着素色衣衫,望着院中的树木发呆。长夜无事,她便端坐桌前专心抄写佛经,往往一坐就是大半宿。每逢宫中设宴,她也只是懒懒地露个面,并不怎么与人谈笑。
  偶尔有一两则关于前朝政事的消息传过来,德太妃才会提起几分兴致。
  因为前朝后宫紧密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
  六月,新帝下诏大封先皇诸子。
  封先皇第七子燕桐为宁亲王,以北方宁城为藩地,并恩准其母贤太妃共同赴藩。
  封先皇第十子为肃亲王,无藩国,赐居京城亲王府邸。
  封先皇第十一子为康亲王,无藩国,赐居京城亲王府邸。
  唯有先皇长子燕榄仍是先前所封临江王,领郡王爵,以临江三县为所属藩地,此次无任何进封。
  七月,皇帝重用翰林学士韩子良为相,拜兵部尚书齐庸为大将军,以二人为文武官员之首,谋划部署削藩事宜。
  九月,北方强敌瓦剌集结兵马大举犯境,宁亲王上书奏请朝廷增兵支援。皇帝以国库空虚,无兵可征为由,责令宁亲王自行募兵,集结藩国所有,全力御敌。
  十月秋闱,肃亲王和康亲王于孤山猎场为一只罕有的梅花白鹿争夺不休。激烈之间,肃亲王发矢射杀康亲王,康亲王当场中箭身亡。
  事发之后,皇帝震怒,肃亲王被夺爵下狱,当即判斩刑处死。
  大熙朝开国百年,肃亲王燕棕成为唯一被公开斩首的皇子,而其年岁尚不足十五。
  王室宗亲皆哗然而不敢言,百姓惊愕,纷纷惋叹。
  十一月,宁亲王率军迎战瓦剌,几番苦战,终因势弱不敌而兵败。
  瓦剌军趁胜袭扰宁城,宁亲王不战而退,丢下军队,携家眷亲信弃国出逃。
  宁亲王不敢回京,向西逃到庆亲王藩国寻求蔽护。
  皇帝勃然大怒,任命大将军齐庸为主将,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陈明楷为监军,率领十万军驰奔北境。齐庸不辱使命,首战告捷,一举平定瓦剌之乱,收复宁城失地,将原属于宁亲王的藩地全部收归朝廷。
  齐庸奉旨继续挥师西进,以庆亲王包庇叛国钦犯有罪,发兵削去其藩国。庆亲王父子俱战死杀场,宁亲王下落不明。
  十二月,皇帝正式下旨削藩,以十万大军为后盾,枕戈以待。
  藩国诸王人人自危,惶惶不安。
  正月初五,荣安郡王谢伯恩当众斩杀朝廷派来传旨的内官,竖起“清君侧,靖国难”大纛旗,公然起兵谋反。不出一月,诸藩王纷纷举旗响应,集结军队加入靖难之役。
  战火纷飞,萧祸起,天下大乱。
  这一年正是嘉平元年,德太妃和蓝璎才在寿安宫过完第一个除夕。
  大将军齐庸领着朝廷十万军,既要奔赴各藩国平定叛乱,又要驰回北境击退瓦剌军突然的进犯。齐庸疲于应对,苦不堪言,连番上书奏请朝廷再派重兵驻守北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