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火从天降(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因为,国防军虽然已经初步围成了大包围的模样,但国防军毕竟没有进行过这么大规模的作战,指挥官亦无经验,在包围圈初具规模的时刻还到处都是漏洞,日军想钻出去完全有办法——神尾如果能放弃一部分部队,那么他的主力就可得到保全。
  国防军军内的例行演习也证明了这一点。国防军各部排、连级小规模集团战术要求尚称得上令人满意,营、团级中规模作战的水平就有些参差不齐了。国防军将士并不畏死,但这种能够在高速机动中,在复杂的地形和客观环境中仍然能够保持较强战术素养和作战配合能力的部队却是不多,在防守时尚能够咬牙坚持,一旦转入进攻,配合不够紧密、协同纪律差的弱点就暴露的很明显。
  说大了,这和中国军人的国民性有关系,作为老实巴交的农民后代,不懂得协同和团队是很正常的;说深奥了,这和中国军人较低的文化素质有很大关系,作为一支文盲居多的新式军队,肯定存在着对较为复杂、较为理论化的东西不够理解和不够明白的现象,同样一个文绉绉的命令,如果没有适当的解释,士兵们肯定摸不清,过于高深的演说和动员,同样也不是这批朴素的汉子可以认同的;说直接了,这和中国军队中军官理论层次较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如果说在连排长等基层军官中单纯依靠勇武和小聪明还能有所成就的话,那么在营团级军官中再试图依靠个人勇武和小聪明则只能是自寻死路,不幸的是,国防军中血气方刚、头脑简单、理论水平较低的中低级军官占了一大批,虽然也有部分留学日本、接受过系统军事教育的军官,但毕竟属于凤毛麟角,那些没有接受过严格而又完整的军事训练的中低级军官,单纯凭着热情和摸索来进行战争。
  强调用防御作战来消灭敌人,固然有保存自己实力的考虑,却也或多或少考虑到了部队协同能力差的因素。将防线画地为牢、层层分解落实到连的做法笨是笨了点,却深得大本营方面的肯定,铁良就就断言:“只要各家把各家的篱笆扎紧了,甭管日军怎么折腾,他们逃不了。”
  偌大的包围圈,就是通过这样层层分解的方式将日军给包了饺子,按照前指的意思,不要考虑战术,不要考虑漂亮和好看——那是战争天才们追求的,咱们只要结结实实地胜利。甭管你怎么折腾,看好自家的阵地就成,别的事情就不用你操心了。4打4万咱也许打不过,但10打4总该没问题了吧!当然,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尽量将战争短期化,力争用速战速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理所当然成为国防军对日作战的指导方针。
  山东前指布置的计划,虽然胃口和野心显得有些庞大,但通过打大规模歼灭仗的形式却能有效遏制敌人的野心和后续作战计划,却是大本营方面极为欣赏的,为了必要的利益当然值得冒风险。毕竟,如果只是将神尾师团打残,一旦敌人进行补充,用不了三个月就又会恢复到原有的实力,倘若将这个加强师团一口吃掉,部队丧失了原先成建制的传统和作战精神,即便在编制上予以补全,在战斗力方面也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第三次机遇 第四卷 第十九章 火从天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