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1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翌日,谢承宣领着四个侍卫、两个男奴去了军营。
  萧玉杏在家料理家务。
  想着那两个男奴跟着谢承宣去了军营,恐怕连饭也吃不上;再想想平时谢承宣晚上回来吃饭的那个狼吞虎咽的模样儿……
  萧玉杏沉思片刻,唤了春明过来,由她口述、春明执笔,列下一张单子,然后开箱笼取了银钱,教沈嬷嬷出去采买东西。
  等到沈嬷嬷采买了东西回来,她又带着春明去找厨娘,三个人嘀咕商量了许久,最后尝试着做出了米饭团子。
  做法也简单:用芭蕉叶子当成盛具,把煮好的米饭铺在刷了香油的叶子上,再把烹饪好的肉、菜果、腌菜等堆在米饭上,上边儿再盖一层米饭、压紧了,用芭蕉叶紧紧包扎成圆筒状。
  这样的话,他们一早出门时自带了饭菜去,两个男奴的午饭有了着落、谢承宣与三个侍卫也能加点儿餐……
  至于早晚饭么,反正都是在家吃的。
  大约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谢承宣在军营里的处境——本来就有人嫉妒他是凭裙带关系进来的,还有人嫉妒他家境殷实。如果他领着侍卫、男奴去军营,她还帮着他把午饭也带上,恐怕更容易惹人非议。
  不过,那应该是他要担心的问题才对。
  她已经很尽心尽责的帮他了。
  现在就是要做试验,把做好的芭蕉叶饭收好,隔上三五个时辰再看看……
  她得知道这样打包好的饭菜,能在多长的时间内可保温、保质。
  这事儿办妥之后,萧玉杏便开始料理下一个问题。
  ——既然已经打定主意要在这儿发展下去,可军营里的饷银是三个月一发……萧玉杏能从李四奶奶和文七奶奶那儿得出消息,即“靠男人的饷银过日子”等于“没谱”。
  也就是说,她得做点儿什么生意,补贴补贴家用才行。
  但她初来乍到的,又不是很了解太平城,最稳当的,就是先买个铺子,出租也可、自己做点儿小生意也行。
  这个看地、相铺子的任务,被委托给了沈嬷嬷。
  接下来,萧玉杏又给门房老吴派了新的活计——让收拾好前院后院的花草,该采买采买、或是自己去附近去城外找找,有什么好看的花草,移植回来也可。
  就连厨娘也被萧玉杏给催促着,去外头买了鸡仔儿、鸭仔儿和鹅仔儿回来;萧玉杏还划了一块地儿,让老吴给砌了鸡圈鸭舍,到时候自个儿养殖鸡鸭,吃用上能省不少。
  忙完了这些,萧玉杏又带着春明做起了针线活。
  ——谢承宣和三个侍卫简直就有无穷尽的破衣裳要缝补!
  一时间,府里人人都忙得脚不沾地。
  夜里谢承宣回来的时候,简直一脸的神采飞扬!
  萧玉杏奇道:“大爷今晚上回来得这样早!”
  天还没黑完呢!
  谢承宣笑道:“一天练了上午、下午两场,两场皆赢,就不用晚上再练一场,也不用做涮马桶之类的活计,还有晚饭吃……能不早么!”
  萧玉杏语结。
  ——原来还有这么一出?早上下午各操练一场,输了就晚上加练一场、再罚涮马桶?还没晚饭吃?难怪平时这么晚回来呢!
  不过,萧玉杏聪明的不去问那些会让他觉得丢脸的问题,而是说道:“大爷已在军营里用过饭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