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相沙漏[刑侦] 第145节(3 / 4)
海姝看看时间,决定开夜车回去,高明雀是她在调查月升山庄时就注意到的人,这次机会决不能错过。
深夜,刑警一队来到高明雀的高档住宅。这是个入住率不高的小区,电梯入户,每个房间的视野都非常好。
高明雀的装修风格和她本人相似,有种冷艳的质感,房间的门锁没有被破坏,物管的监控显示,除了保洁,没有人靠近过,高明雀在6月14号上午8点20分离开,此后没有再回来过。
房间里很干净,物品几乎全部被收纳进了柜子,程危仔细地勘查痕迹,海姝推开书房的门,比之客厅和卧室,书房显得“热闹”得多,高明雀不愧是法律精英,书柜里放满了专业书籍,其中还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外文。
海姝打开电脑,有开机密码,需要带回局里操作。她回到书柜前,看向那些装裱起来的荣誉证书,这些相框摆在各种文件夹之前,要拿文件夹的话,必须将相框拿开。
海姝留意到,有两个相框摆歪了,像是有人拿过里面的文件夹,放回去之后,懒得将相框摆正。而正对相框的那个文件夹稍大,外壳有些泛黄,一眼看去,比其他的文件夹更陈旧一些,像是已经用了很久。
海姝打开玻璃柜门,小心地挪动相框,将泛黄的文件夹拿出来。出乎她意料的是,这个文件夹竟然有些重,她错估了它的重量,再加上这个文件夹在第五层,位置太高,取下来时差点手滑掉地上。
就这么一抖的工夫,一张旧报纸掉了出来,报纸已经黄成了烟囱色,皱巴巴的,海姝连忙捡起来,一看,眉心骤然收紧。
这报纸她再熟悉不过了,是《杞云商报》,在她还是个小孩时,这报纸是杞云市家家户户都会订的报纸。那年头媒体、通讯并不发达,也不是人人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看新闻,所以看报纸成了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小学老师还号召同学们踊跃向《杞云商报》投稿。她同学投稿的诗歌上了报,买来几十份发给大家。
但高明雀收藏的这一份,显然不是市民互动投稿版面,而是严肃的要闻版面!
上面两行大字写着:碗渡街命案引发更深地震,贪腐厂长黄战勇落网!
看到“碗渡街”三个字时,海姝耳边就嗡了一声。她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从头到尾看完这篇头条报道。
新闻里讲的是碗渡街发生命案之后,市局从多方位展开调查,虽然未能侦破命案,但查出了炮弹厂多年的阴私,包括副厂长黄战勇在内,多名中高层被捕。
海姝知道这件事。父母离婚之后,她跟着母亲荣敬和继父汪健生活。有一次,荣敬在新闻里看到黄战勇等人被捕,语气里不乏奚落,“我早就说那种地方要出事,什么年代了,还守着一个老厂?脑子灵活点的不想方设法发财就怪了,可惜走的是歪门邪道。”
工作之后,她也在查阅碗渡街的资料时看到过这起案子,黄战勇的罪行是谋杀前厂长、侵吞集体财产、做假账、收受贿赂等。警方在调查啊中发现,炮弹厂中高层这么干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但工人们习以为常,没有一个人举报,要不是命案引来了太多目光,他们中的有些人可能会荣华富贵到死。
看卷宗时,海姝感到失落和撕裂,明明她在碗渡街感受到的是自由和快乐,然而表面的安逸下面,竟然藏着那么多屡见不鲜的丑恶。
黄战勇等人被判处刑期不一的有期徒刑,黄战勇被判得最重,他入狱后不久就患病去世,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当初海姝并未对此事投入过多关注,她想查的是谢小龙案。然而现在在高明雀的书房看到这张老旧报纸,她压抑着心跳,想:高明雀为什么会收藏这张报纸?它为什么被揉成了这样?
一个设想逐渐在海姝思维里成型。当初见到高明雀时捕捉到的那一丝熟悉感也终于有了可以落地的地方。
海姝将报纸放到一旁,翻阅文件夹里的活页。全是关于黄战勇案的资料,有当地媒体的报道,有律师的解读,有在黄战勇落网后,群众欢呼的照片。而在文件夹的后半部分,是一些零零散散的工作笔记,签着黄战勇的名字。
高明雀是个律师,搜集案件资料无可厚非,但会细致到连工作笔记都收集吗?高明雀根本不是刑辩律师!
海姝立即将其他文件夹也拿下来,逐一翻阅。这一排文件夹里都是案子分析,而且都是刑事案件,但和黄战勇那一个不同,这些文件夹里每个都装了五个以上案子的资料,一些是刻心打的,一些是其他律所打的,常律师给副行长郑某打的那个也在其中。
海姝放下所有文件夹,打开窗户透气。现在她可以确定,高明雀和黄战勇有关系。而任何人一旦牵扯到碗渡街,就像是抓紧了她的神经。
“黄战勇,黄厂长……”海姝尽力在记忆中搜索这个人。但这并不容易,她只在炮弹厂待了短短一个暑假,接触的大人并不多。副厂长这种级别的,似乎没有机会遇到。
忽然,海姝轻轻啊了一声,她想起来了,她虽然没有见过黄战勇,但是听小姑说过这个人,还去过黄战勇的家!
那是她到碗渡街不久的一天,和小宇还没有熟到每天凑到一块儿的地步。小姑想法很传统,觉得小女孩还是应该和小女孩一起玩,于是介绍她和附近的小女孩认识。
八村和九村的房子都很新,住的基本是领导和骨干工人,他们的小孩打扮得也比其他村子的小孩好。小姑家在七村,条件也还不错。在小姑给海姝介绍的伙伴里,有个叫黄什么的女孩,海姝已经想不起她的名字了,只记得小姑叮嘱她:“那是黄副厂长家的姑娘,家里玩具多,也有很多书,还学钢琴呢,姝姝,你不是也会乐器?去她家里弹呀。”
海姝被迫交友,但和黄姑娘玩不到一块去,一是黄姑娘比她大几岁,可能觉得她幼稚,对她冷冷淡淡的,二是她好不容易来到了这自由新天地,为什么还要去弹钢琴啊!她宁愿和小宇学打金箍棒!
小姑见她不喜欢,也没有为难她,不过几天后刚好是黄姑娘的生日,海姝接到了请帖。
第123章 沙漏(20) ↑返回顶部↑
深夜,刑警一队来到高明雀的高档住宅。这是个入住率不高的小区,电梯入户,每个房间的视野都非常好。
高明雀的装修风格和她本人相似,有种冷艳的质感,房间的门锁没有被破坏,物管的监控显示,除了保洁,没有人靠近过,高明雀在6月14号上午8点20分离开,此后没有再回来过。
房间里很干净,物品几乎全部被收纳进了柜子,程危仔细地勘查痕迹,海姝推开书房的门,比之客厅和卧室,书房显得“热闹”得多,高明雀不愧是法律精英,书柜里放满了专业书籍,其中还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外文。
海姝打开电脑,有开机密码,需要带回局里操作。她回到书柜前,看向那些装裱起来的荣誉证书,这些相框摆在各种文件夹之前,要拿文件夹的话,必须将相框拿开。
海姝留意到,有两个相框摆歪了,像是有人拿过里面的文件夹,放回去之后,懒得将相框摆正。而正对相框的那个文件夹稍大,外壳有些泛黄,一眼看去,比其他的文件夹更陈旧一些,像是已经用了很久。
海姝打开玻璃柜门,小心地挪动相框,将泛黄的文件夹拿出来。出乎她意料的是,这个文件夹竟然有些重,她错估了它的重量,再加上这个文件夹在第五层,位置太高,取下来时差点手滑掉地上。
就这么一抖的工夫,一张旧报纸掉了出来,报纸已经黄成了烟囱色,皱巴巴的,海姝连忙捡起来,一看,眉心骤然收紧。
这报纸她再熟悉不过了,是《杞云商报》,在她还是个小孩时,这报纸是杞云市家家户户都会订的报纸。那年头媒体、通讯并不发达,也不是人人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看新闻,所以看报纸成了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小学老师还号召同学们踊跃向《杞云商报》投稿。她同学投稿的诗歌上了报,买来几十份发给大家。
但高明雀收藏的这一份,显然不是市民互动投稿版面,而是严肃的要闻版面!
上面两行大字写着:碗渡街命案引发更深地震,贪腐厂长黄战勇落网!
看到“碗渡街”三个字时,海姝耳边就嗡了一声。她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从头到尾看完这篇头条报道。
新闻里讲的是碗渡街发生命案之后,市局从多方位展开调查,虽然未能侦破命案,但查出了炮弹厂多年的阴私,包括副厂长黄战勇在内,多名中高层被捕。
海姝知道这件事。父母离婚之后,她跟着母亲荣敬和继父汪健生活。有一次,荣敬在新闻里看到黄战勇等人被捕,语气里不乏奚落,“我早就说那种地方要出事,什么年代了,还守着一个老厂?脑子灵活点的不想方设法发财就怪了,可惜走的是歪门邪道。”
工作之后,她也在查阅碗渡街的资料时看到过这起案子,黄战勇的罪行是谋杀前厂长、侵吞集体财产、做假账、收受贿赂等。警方在调查啊中发现,炮弹厂中高层这么干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但工人们习以为常,没有一个人举报,要不是命案引来了太多目光,他们中的有些人可能会荣华富贵到死。
看卷宗时,海姝感到失落和撕裂,明明她在碗渡街感受到的是自由和快乐,然而表面的安逸下面,竟然藏着那么多屡见不鲜的丑恶。
黄战勇等人被判处刑期不一的有期徒刑,黄战勇被判得最重,他入狱后不久就患病去世,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当初海姝并未对此事投入过多关注,她想查的是谢小龙案。然而现在在高明雀的书房看到这张老旧报纸,她压抑着心跳,想:高明雀为什么会收藏这张报纸?它为什么被揉成了这样?
一个设想逐渐在海姝思维里成型。当初见到高明雀时捕捉到的那一丝熟悉感也终于有了可以落地的地方。
海姝将报纸放到一旁,翻阅文件夹里的活页。全是关于黄战勇案的资料,有当地媒体的报道,有律师的解读,有在黄战勇落网后,群众欢呼的照片。而在文件夹的后半部分,是一些零零散散的工作笔记,签着黄战勇的名字。
高明雀是个律师,搜集案件资料无可厚非,但会细致到连工作笔记都收集吗?高明雀根本不是刑辩律师!
海姝立即将其他文件夹也拿下来,逐一翻阅。这一排文件夹里都是案子分析,而且都是刑事案件,但和黄战勇那一个不同,这些文件夹里每个都装了五个以上案子的资料,一些是刻心打的,一些是其他律所打的,常律师给副行长郑某打的那个也在其中。
海姝放下所有文件夹,打开窗户透气。现在她可以确定,高明雀和黄战勇有关系。而任何人一旦牵扯到碗渡街,就像是抓紧了她的神经。
“黄战勇,黄厂长……”海姝尽力在记忆中搜索这个人。但这并不容易,她只在炮弹厂待了短短一个暑假,接触的大人并不多。副厂长这种级别的,似乎没有机会遇到。
忽然,海姝轻轻啊了一声,她想起来了,她虽然没有见过黄战勇,但是听小姑说过这个人,还去过黄战勇的家!
那是她到碗渡街不久的一天,和小宇还没有熟到每天凑到一块儿的地步。小姑想法很传统,觉得小女孩还是应该和小女孩一起玩,于是介绍她和附近的小女孩认识。
八村和九村的房子都很新,住的基本是领导和骨干工人,他们的小孩打扮得也比其他村子的小孩好。小姑家在七村,条件也还不错。在小姑给海姝介绍的伙伴里,有个叫黄什么的女孩,海姝已经想不起她的名字了,只记得小姑叮嘱她:“那是黄副厂长家的姑娘,家里玩具多,也有很多书,还学钢琴呢,姝姝,你不是也会乐器?去她家里弹呀。”
海姝被迫交友,但和黄姑娘玩不到一块去,一是黄姑娘比她大几岁,可能觉得她幼稚,对她冷冷淡淡的,二是她好不容易来到了这自由新天地,为什么还要去弹钢琴啊!她宁愿和小宇学打金箍棒!
小姑见她不喜欢,也没有为难她,不过几天后刚好是黄姑娘的生日,海姝接到了请帖。
第123章 沙漏(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