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1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然是去寄信。”
  大清在1896年刚开办大清邮局,最初是隶属海关旗下。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兼任着总邮政司,并且归总理衙门节制。
  不过其他列强看到一个英国人成为了海关总税务司又要兼任邮政司后,自然纷纷眼红。
  这可是一个超级香饽饽!
  清政府也没辙,为了调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便在1901年将总邮政司下面安排了一个“邮政总办”的职务,由法国人帛黎担任,邮政大权其实算是落入了法国人手里。
  当然也是因为赫德的海关收入更高,实在忙不过来。
  最搞笑的还是咱大清,人家抢着吃自家的肉,还得当和事佬去分肉!
  各国之所以这么重视邮政,肯定不是真心为了帮着大清挣钱,心里的鬼算盘打得响得很!
  举个小例子就明白了:1902年,上海的邮局发现一件包裹中藏有吗啡,价值高达3000两!
  此外什么贵重金属、珠宝首饰、珍珠项链等等应有尽有。
  有这个东西做掩护,他们就可以偷偷摸摸搞走私,逃过海关的税收和检查。
  居心叵测啊!
  第十八章 大清邮局
  大清邮局最近刚从总税务司署内搬到了崇文门大街,也就是现在北京站的南边。
  从同文馆过去要5里地,丁韪良出门叫了两辆人力车。
  人力车在上海叫做黄包车,因为一般会统一涂装成黄色。
  北京等地则因为它从日本传过来,所以叫做东洋车,简称洋车。
  李谕和丁韪良各上了一辆,给李谕拉车的是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身材虽然不高,不过看起来很结实。
  他们自然不可能并驾齐驱,两辆车一前一后隔着有十几米的距离。给丁韪良拉车的明显是个老手,拉得很稳,路也熟,跑在前面。
  李谕所坐的车手则明显踉跄许多,虽然力气很大,不过速度一点都不均匀,坐起来有点颠。仿佛丁韪良坐在一辆高档奔驰轿车上,而李谕则是坐在一辆板悬的五菱宏光中。
  车轮轧过一块石头时,李谕屁股都离开座位了,结结实实给吨了一下,车夫回过头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老板,您多多见谅!”
  李谕也没有责怪的意思,毕竟都是底层人民在挣辛苦钱,于是道:“没事,你慢点开,哦不,慢点跑就行。”
  车夫说:“老板多担待!俺刚拉没几天。”
  李谕闲着没事,和他聊起了天:“听口音,你不是北京人。”
  “老板好听力,俺是从张家口过来的。”
  没想到又遇到了一个北漂,李谕问:“怎么不在老家呆着,跑京城里来?”
  车夫说:“是俺哥说在城里挣钱多,也比乡下轻快点,俺哥就是前面给洋大人拉车的。”车夫边跑边说,看他气息很平稳,身体素质想必很好。
  李谕讶道:“这活儿还轻快?”
  “那是!下地干农活可比拉车累多了!”
  李谕对拉车和种庄稼都没有什么概念,继续问了句:“拉一天能挣多少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