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13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傅兰雅略带忧伤回道:“我做的已经够多了,却……哎,反正我年龄已经大了,这几年往返奔波,确实累了。”
  从1896年开始,傅兰雅就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聘为东方文学语言教授,这几年每年都再来中国一趟译书。还捐款开办了上海盲童学堂,就是他的幼子傅步兰担任校长。
  傅兰雅在中国的时间长达35年,半辈子几乎都铺在了科技书籍翻译上,但自从甲午战败后,就明显开始心灰意冷。
  史量才只得说:“本想邀请您重办《申报》科学杂志,可惜……”
  “重办?”傅兰雅的眼睛微微有了一点光芒。
  史量才说:“对的,而且会有李谕先生鼎力相助。”
  傅兰雅摸了摸下巴:“这倒是有点意思。”
  就算是李谕办科学杂志,现在的情况肯定很多是以翻译为主,所以傅兰雅肯定可以帮上忙。
  于是李谕也挽留道:“如能得先生帮助,将不胜荣幸。”
  傅兰雅其实也不想让自己大半生心血付诸东流,但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于是说道:“我会好好考虑你的提议。”
  史量才也说道:“先生务必细细思量。”
  拿好那几本书,李谕就动身前往码头,依旧是招商局的轮船,走海路开往天津港。
  如今京杭大运河江南段虽然还通着,不过自从黄河改道后,山东段基本就慢慢淤废了。
  路上李谕专心写好了化学入门讲义的一部分,其实现在国内涉及到西洋各门科学,最受欢迎的就是化学了。
  毕竟做实验有意思,上手相对也比数理简单一点。
  回到京城,李谕回到家后,凤铃竟然早就打出了一封来自英国的电报,发信人是开尔文勋爵:
  “东方的李谕先生,经过我与皇家科学院会长哈金斯的商量,决定对你授予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身份。不过哈金斯会长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你能再提交一份专业的科学稿件,这也是私人一点要求。以上。”
  内容很短,不过消息蛮炸裂。
  没想到这么快他们就已经想要给李谕外籍院士的身份,恐怕李谕要成为近现代第一个拿到此殊荣的人。
  英国皇家学会有不少外籍院士,之前遇到的门捷列夫就是。
  李谕立刻回电报:“尊敬的开尔文勋爵,收到您的电报,不胜荣幸,我将为你们提供一份极有价值的稿件,敬请期待。”
  能拿到这个外籍院士好处不少,最起码李谕可以光明正大剪掉辫子。
  而且凭借着这个身份,李谕可以拉来不少赞助。
  既如此,就要严肃对待了,必须搞一个足够响亮的论文才可以。
  正思考之时,有人来找上了门。
  “李谕小友,听说你终于回来了。”
  李谕一看,来的竟是梁诚。
  “原来是义哀兄,来到寒舍,不胜荣幸。”
  梁诚道:“你可真是忙啊,听说湖广总督张大人都请你去府上坐过。”
  李谕笑道:“京城里的消息真是快。”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