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32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伯听不懂什么“代换”、“化简”的数学用语,说:“先生果然是神仙一样的人,我这就去!”
  唐绍仪发完电报,心情更加舒畅,连抽了几口雪茄,说道:“总算有个能够消灭鸦片的东西!”
  李谕说:“此事还需要进行朝廷层面的推广。”
  “帝师不用担心,只要是不耽误那些王公贵族赚银子,事情就好办得很!”唐绍仪说,但顿了顿又说,“只不过上海那边恐怕会看不下去。”
  李谕说:“您指的是上海滩大首富沙逊家族?”
  唐绍仪说:“当然是他们。我想你恐怕要抽时间去上海照看照看你的学校兴办情况,沙逊在上海租界里,可不简单。”
  说起来,大多数人不知道,向中国输入鸦片最多的其实是一群犹太贩毒集团。其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就是上海租界里的沙逊家族。
  沙逊家族通过贩卖鸦片获得了巨大利润,使得其家族有“东方罗斯柴尔德家族”之称。
  另外,在绝大部分普通人眼中还有一个错误认识:认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向中国倾销毒品的主体是东印度公司。
  这个观点是有误的!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东印度公司卖鸦片的比例已经可以忽略不计。
  真正的情况是:当时的英国政府把鸦片经营权从东印度公司让渡给了犹太鸦片贩子。
  当然这些犹太毒贩的国籍是英国,说英国人向中国输入鸦片并没有错。
  但是直接贩卖鸦片的不是英国政府,也不是东印度公司,而是向英国政府缴纳了大量税金的家族式犹太毒贩。
  沙逊家族在鸦片生产地印度和销售地中国同时有据点,完成了鸦片产销一体,很多上海租界的外国人都感叹“银子像雪花一样流向沙逊家族”。
  就连李谕此前见到的上海滩超级地产商哈同,早年也是跟着沙逊洋行混的。
  林则徐虎门销的烟,差不多有一半就是沙逊家族的。
  沙逊恼羞成怒,他正好和权势很大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有联姻,于是一起到英国议会游说,才使得英国议会以微弱的优势,投票通过发动鸦片战争。
  后面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
  从这个角度看,沙逊家族这个超级贩毒集团,破坏力比后世的哥伦比亚或者墨西哥毒枭集团还要大。
  第三百三十六章 “坏主意”
  王伯从外面回来时,拿了一大包美国产的“老孔雀”卷烟,这是最早进入国内的卷烟。
  李谕叫住他:“给我留下一包。”
  王伯拿给李谕,然后说:“先生,一共10小包,花了5银元,这些钱都从我的例银里扣掉吧。”
  李谕本来想说什么,但看他的眼神,想了想还是回道:“我知道了。”
  王伯走出去后,李谕又加了一句:“别忘了去伙房拿上两盒火柴。”
  王伯收住腿,尴尬道:“先生,要不您还是教教我卷烟怎么用吧,洋人的东西俺不懂。”
  李谕更显尴尬:“我也没有抽过烟,大体……大体就是点着了然后吸一下。”
  屋里的唐绍仪说:“还是我告诉你吧,点的时候同时吸才行。”
  王伯诚惶诚恐:“多谢大人指教。”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