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36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为了排除水域影响,他们又开着小汽车到了很多地方,甚至岩洞中的水域。
  卢瑟福对放射性的研究非常深入,他知道这足以说明未知射线强度极高。
  卢瑟福惊叹道:“到底是从哪来的!宇宙中什么东西有如此强大的电离辐射。”
  卢瑟福还是比较专业的,宇宙射线说白了其实就是电离辐射。
  但至于宇宙射线从哪来的,额,哪怕到了李谕穿越前,也是个未解之谜。
  原因很好解释,因为宇宙射线重大部分都是带电的(除了γ光子和中微子),而宇宙中绝大部分天体又都是有磁场的。
  学过中学物理的肯定明白,磁场会影响带电体的运动轨迹,所以宇宙射线在宇宙中穿梭时,会被各种大质量天体影响运行轨迹。
  等它们好不容易到地球时,早就不知道从哪来的,连最基本的方向都无法确定,何谈来源。
  也就不带电的γ光子和中微子有可能确定来源。但它们在宇宙射线中的含量极少极少,想测出它们来,需要非常精密的仪器。
  ——这根本不是二十世纪初应该考虑的问题。
  其实李谕想研究宇宙射线,也是因为它比较特殊,可以说是纯物理领域,对工业的影响微乎其微。
  但宇宙射线重要性又不低,毕竟涉及到了物理中非常关键的粒子物理领域,尤其是反物质的发现,直接来源于宇宙射线。
  宇宙射线的能量真的很高,哪怕后世最先进的对撞机,也达不到宇宙射线的能量。
  所以宇宙射线后来被当做了天然对撞机,研究反物质粒子。
  面对卢瑟福的提问,李谕摊摊手:“想要知道它们从哪来,恐怕有点困难。”
  卢瑟福问道:“我们下次把热气球的高度升到极限的5000米,说不定会有新发现。”
  李谕说:“正好把云室带上去,有了照片,可以作为有效证据。”
  5000米实话说不算很高,属于业余飞行爱好者可控范围内。再高的话就对热气球以及飞行控制的要求很严格了,必须要专门的气象学者才有可能做到。
  但拿到水下数据,他们肯定更加期待高空数据。
  由于有了新设备,所以李谕和欧文·理查森多做了几组数据。
  吕碧城看着好玩,也要上热气球玩。
  这还是她头一次上这么高的天空,坐上热气球后异常兴奋。
  一两千米以内还是很刺激的,天气好的话甚至可以看到远处的欧洲大陆。
  可高度再升高,就是另一个概念了。
  最终的目标是5000米。时值盛夏,李谕和欧文·理查森准备了厚厚的衣服。
  吕碧城不明所以:“你们拿皮衣做什么?”
  “5000米的高空,温度会降差不多30度,基本可以算作冬天,”李谕说,“要不你还是不要跟着去了。”
  吕碧城玩得正起劲,立刻说:“冬天有什么好怕的!”
  欧文·理查森则说:“5000米并不是什么特别危险的高度。”
  吕碧城听了他的话,更想上去了,因为坐热气球真的太刺激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