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36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没办法,李谕只好对理查森说:“我们只升到5000米,再高千万不要去。”
  理查森说:“我明白,格莱舍的故事在整个气象学界都是传奇,但也是一种警示,我可没有那么好的技术。”
  理查森说的格莱舍是40多年前的一个英国气象研究者,他曾经与另一个助手在没有氧气补给和防护衣保护的情况下,乘坐热气球飞到了12000米的高空。
  也是这种经历让人类知道随着高度升高,温度如何变化。后世曾经有一部电影专门讲述过这次危险的冒险。
  而5000米对于目前来说,尚且属于比较成熟的高度。
  准备就绪后,几人便在一个晴朗的早上开始了升空。
  一开始都还好,数据的记录也比较顺利。
  比如700米左右电离度的下降,云室中的离子对明显开始减少。
  可以看作是来自地表的辐射减少了。
  但到了800米,电离度又开始增大;
  到了1000米,电离度基本和地表没什么区别。
  这些此前也大体用验电器感知过,但没有这么明显。
  不过这种趋势已经说明辐射并不是来自地表。
  下一步就是升到最高的5000米。
  一开始比较愉悦,尤其穿越一些云层时,挺令人兴奋。
  但高度来到四五千米时,就完全是另一个概念,首先要穿上厚衣服。
  这倒还好,但吕碧城突然开始有些缺氧。
  高空中的氧气含量不算低,只不过气压降低,导致每次呼入的氧气变少,所以会出现缺氧症状。
  吕碧城可不明白这些,只是感觉头有些晕并且变得很沉,而一旁的李谕和理查森还在仔细做着数据采集。
  坚持到5000米的高空时,她迷迷糊糊听到欧文·理查森对李谕兴奋地说:“你看,电离辐射比地表强太多了,简直有数倍之多!”
  李谕虽然早就知道,甚至还知道升到一万米数据会更明显,但亲自动手做出实验结果还是比从书本上直接看到要奇妙太多。
  两人忙不迭地记录数据并且留存照片。
  而吕碧城大口大口喘着气,终于支撑不住,晕倒在了一旁。
  李谕回头看见,大惊失色,连忙冲过去抱住她,并且让欧文·理查森降低高度。
  吕碧城脸色发白,呼吸有些困难。
  李谕立刻给她做心肺按压,欧文·理查森控制着热气球说:“她是缺氧症状,要人工呼吸!”
  李谕也顾不得了,扶住她的头,捏开嘴唇就开始吹气。
  欧文·理查森还在一旁大声指导:“太快了!每分钟10次就好,注意看她的呼吸节奏!”
  李谕连吹了好半天,热气球的高度也降到了两三千米。
  吕碧城终于有点回转过来,她慢慢睁开眼,就看到李谕在亲自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