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61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启钤继续说:“启动资金需要400万元,民间筹资200万。如今整个北方只有盐业银行一家私营银行,需要借助盐业银行发行股票。”
  李谕说:“电车是块超级肥肉,资金募集应该不困难,趁此机会成立完全脱离洋人运营的电车公司是个好时机,我赞成。”
  朱启钤又强调说:“另外,股票发行时,一定提前告知于我。”
  “好……吧。”
  李谕有些不情愿。
  这属于典型的顶级内幕消息,一定会有大商人、企业家、官员提前准备资金抢购,普通的商户或者居民基本没机会。
  当年,这些股票按照规定要在半个月内公开售卖。但售卖当天就突然暂停,因为已经被那些有钱有势之人通过各种渠道提前买完。
  经过几次交易,又大部分落在了盐业银行与金城银行手中,两家银行成了电车公司大股东。
  京师总商会对此非常气愤,因为按照公司规定,电车公司在决策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北京市民的意见,并且北京市民应当持有一半股份,但实际几乎为零。
  他们抗争了几次,没有什么效果。
  李谕很难改变贪腐问题,只能听之任之,把电车公司先早点开起来再说。
  第五百九十九章 城市
  不出所料,北京电车公司的股票作为典型的优质股,非常好卖。
  朱启钤和黎元洪清高一把,没有购买,但架不住还有那么多官员、军阀、大商人。即便李谕提前在报纸发了新闻,普通股民占比仍旧没超过10%,但也比历史上好了一些。
  至于承建过程,仍需国外公司参与,欧洲在打仗,只有美国还有实力搞一搞。今后机车、电缆等部件要从美国定做,然后运过来,整个修建过程差不多要两到三年。
  民国时期,有轨电车的地位几乎相当于后世的地铁(虽然有几个欧美城市已经有了地铁,但实在太少),有轨电车不仅能大大改善城市交通,还是城市实力的最有力代表。
  黎元洪在北洋政府里挂着的副总统名号是个闲职,没啥实权,但以他的性格,乐得轻松自在。
  最近他经常找朱启钤研究研究市政建设的事情,也会把好邻居李谕叫过来喝茶聊天。
  李谕提着一盒巧克力到了黎元洪家,“从美国运过来的,副总统尝一尝。”
  “甜食嘛?孩子更喜欢,”黎元洪招呼过来二女儿黎绍芳,“院士叔叔带来的巧克力。”
  巧克力在国内还属于稀罕货,对八岁的小姑娘来说犹如大杀器,黎绍芳吃了一口就停不下来。
  “爹爹,这种好吃的你以后天天买给我好不好?”黎绍芳仰头问。
  她还处于随便一哭就能得到任何东西的年纪,黎元洪溺爱道:“好好好,我每天都买。”
  李谕笑道:“甜食不能肆无忌惮吃,会掉牙的。”
  “我的牙好着哪,你看!”黎绍芳不服气,朝李谕龇了龇牙。
  “好了,护好你的巧克力,找你娘吧,”黎元洪说,小姑娘刚要转身走,又拉住她小声道,“再劝劝你娘,别生气了。”
  看着女儿离开客厅,他叹道:“几个月前,总统一定要与我联姻,数了数只有二女合适,袁家则是九子。夫人不同意这门婚事,可我有什么办法?只能摆了订婚宴。”
  袁世凯的孩子有不少都进行了政治联姻,黎元洪肯定是重点拉拢的对象。
  不过这桩婚姻挺悲剧。
  由于两家的孩子太小,只是订了娃娃亲,要等成年完婚,不过袁家很快就倒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