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65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仅仅两天后,苏俄就单方面宣布废除《布列斯特条约》,同时派兵收复了大部分割地,赔款更是不了了之。
  至此,条约内容实际上成为一纸空文。
  知道结果的李谕一点都不慌:“新生俄国代表了世界发展的一个新方向,虽然停战招致了协约国的极大不满,不过以后的世界可能会因此更有意思。”
  “但愿吧。”梁启超说。
  “咚咚咚!”
  敲门声响起。
  进来的是张君劢,他抱拳道:“抱歉,打扰任公了。”
  梁启超知道一战爆发时张君劢就在欧洲,正好和他聊一聊,“士林(张君劢字)进来坐。”
  张君劢身后还有一个大学生模样的青年。
  坐下后,张君劢却不想聊欧洲的事情,指着那个青年说:“任公,这是在下的外甥,叫做徐志摩,一定要让我带他来见您。”
  “为什么要见我?”梁启超看了一眼这个清秀的大学生。
  “志摩想拜您为师,”张君劢说,立刻多补充几句,“志摩在北大念书,是位新文化运动的支持者,而且有志于求学,人更是极为聪慧。”
  梁启超是大忙人,不是很想收徒,于是问道:“孩子,你觉得我一定会收下你吗?”
  徐志摩听出梁启超话中婉拒的意思,说道:“梁先生,我觉得您应该收我为徒!”
  梁启超问:“那你说说,为什么我应该收下你?”
  徐志摩说:“早晨的天空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太阳不仅自己发光,还照亮了身边的云朵,让云朵成为彩霞,所以天空才特别美丽。您是太阳,我是云朵,您对我应该也是这样,您收我为徒,用您的才华来教导我,我也就能和您一起让这个世界更加色彩斑斓,所以您这个胸怀天下的人怎么会拒绝让这个世界更加色彩斑斓呢?”
  梁启超听了哈哈大笑:“这么说,我要是不收你,就是让这个世界黯淡无光,罪过不小喽。好吧,正好疏才也在,你做个见证,今天我就收徐志摩为徒。”
  徐志摩大喜,立马跪下磕了三个头。
  张君劢则拿出早已备好的拜师礼,恭敬奉上。
  李谕感觉挺有趣:此时13岁的林徽因和14岁的陆小曼都在北京读书,而且距离一点都不远。
  第六百三十章 航线
  回到家后没几天,段祺瑞又派另一名心腹靳云鹏专门找上李谕。
  靳云鹏是段祺瑞“四大金刚”之一,有点斜眼,见到李谕后拱手道:“院士先生,久仰久仰!”
  李谕随口回道:“靳将军好。”
  靳云鹏开门见山说:“总理让我专门过来与院士先生商量商量飞机航线的事情。”
  “段总理的消息很灵通嘛。”李谕说。
  靳云鹏说:“几天前,段总理见了美国公使芮恩施,提到您想联合美商成立一家航空公司。您说巧不巧,我们正好也建立了筹办航空事宜处,想着如何推进航空事务。”
  李谕确实想联合老美成立这家民营航空公司,仍旧属于无可奈何。民国官场太不稳定,总理总统啥的没几个能坚持一年,地方军阀势力又错综复杂,胃口大还办不了事;等到北伐胜利后,民间资本在四大官僚资本面前更是如同待宰羔羊。
  官场深如海,最好和他们不要有太多接触,后来刘鸿生的遭遇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偌大产业差点被宋子文设计吞掉。
  既然不想和官场打交道,就只能选择洋人,以避免未来的覆辙。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